美國第一夫人力挺
《首席指揮家》舒伯特、巴哈指尖復活

勇奪荷蘭國際影展最佳演技大獎的的新片《首席指揮家》(The Conductor),講述首位獲邀紐約愛樂、柏林愛樂樂團演出的女性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麗可(Antonia Brico),人生充滿夢想、命運與愛情的傳奇故事。她為在男性主導的樂壇聖殿嶄露頭角,不僅毅然拒絕富二代的追求,並靠著加倍的努力及毅力,成功打破時代桎梏、創辦史上第一個女性交響樂團,獲封「史上最偉大女指揮家」。這段激勵人心的勵志故事,不僅感動許多觀眾,就連荷蘭知名媒體都讚嘆該片「強大震撼」。

在音樂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女指揮家布麗可,其實出身自美國紐約的貧寒家庭。她從小就懷抱音樂夢想,勇敢進入以男性為主的音樂界,奮鬥過程中雖飽受性別歧視,卻絲毫不因挫折而輕言放棄。甚至為飛往歐洲一圓指揮夢,斷然拒絕了富二代的熱情追求。她鍥而不捨的毅力,感動了當時的第一夫人羅斯福女士,親自搶票出席她的首場演奏會,讓她從此成為全球樂壇焦點。布麗可從無名之輩到樂史留名的精彩人生,在電影《首席指揮家》戲劇性地交織,宛如交響樂般奔騰而出,全片高潮迭起、令人讚嘆。

這部由荷蘭名導瑪利亞彼得斯(Maria Peters)執導的《首席指揮家》,除故事改編真人實事外,片中燈光、布景及服裝也十分考究,華麗重現眾聲喧嘩的紐約音樂圈,古典與現代交融的表演場景,充滿壯闊的大時代氛圍。此外,劇組更重金聘請「荷蘭廣播愛樂樂團」現場配樂,精彩演繹舒伯特、巴哈、馬勒、德布西等名作曲家的經典之作,完美襯托主角布麗可的奮鬥歷程,更在關鍵時刻、展現她指揮功力脫胎換骨的強大氣勢,為電影帶出高亢激昂的震撼結局,讓觀眾得以藉這部意義非凡的電影,見證女性時代的來臨。

她為音樂飛赴柏林,他卻要她為愛情留步...

獲譽「史上最偉大女指揮家」的安東尼婭布麗可(Antonia Brico),不僅是首位獲邀紐約愛樂、柏林愛樂等頂尖樂團演出的女指揮家,更一手創辦由女性組成的交響樂團。在她光鮮亮麗的成就背後,卻是一段充滿淚水、激勵人心的故事…。

安東尼婭年輕時曾擔任演奏廳的服務生,在性別歧視普遍存在的20年代,她勇敢追逐著自己的音樂夢。認真進取的她,從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,卻因爲身為女性,在邁向指揮家之路飽受冷嘲熱諷,就連家人都不支持,更將她最珍愛的鋼琴拆毀,逼她淪落街頭。

不願向命運低頭的安東尼婭,為理想義無反顧、搭上飛往德國的飛機,準備赴柏林皇家音樂學院爭取機會,沒想到她心愛的男人卻希望她能為愛情留步...。當愛情與夢想陷入兩難,面對現實的殘酷、命運的佈局,安東尼婭該如何去何從?

「若想打破世人成見,就得付出加倍的努力。」

—安東尼婭布麗可Antonia Brico

享譽古典樂界的知名女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麗可(Antonia Brico),1902年出生於荷蘭,被養父母帶至美國紐約生活。從小就熱愛音樂的她,夢想成為古典樂指揮家,因此進入藝術表演廳擔任服務員,藉此增加聆聽的機會。沒想到她的這個夢想,卻遭當時由男性主導的音樂界嗤之以鼻,不斷對她冷嘲熱諷,她的家人也因生活貧窮,而拒絕提供任何支持與協助,甚至將她最珍愛的鋼琴砸毀。

不甘就此認輸的安東尼婭,決定暫時離開美國,買了單程機票來到荷蘭,一邊尋找學習音樂的機會,同時也找尋自己的身世之謎。在她堅持不懈的努力奔波下,終於獲得德國指揮家卡爾穆克(Karl Muck)的信任,將她收入門下,更幫助她進入柏林皇家音樂學院攻讀指揮。幾年後,在歐洲樂壇大放異彩、被盛讚為年度新秀的安東尼婭,帶著出色的成績回到美國,憑藉一己之力創辦了全由女性音樂家所組成的交響樂團,成果獲得當時的美國第一夫人羅斯福女士激賞,讚許她的努力「顛覆過去樂壇全由男性主導的情勢」。

瑪利亞彼得斯籌拍15年
《首席指揮家》橫跨歐美拍攝

執導《首席指揮家》的女導演瑪利亞彼得斯(Maria Peters),畢業於荷蘭電影學院,受到女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麗可的故事所激勵,踏入電影圈、一心夢想要將她的故事搬上大銀幕。沒想到電影籌資困難,讓早早準備好劇本的她,只好先執導其他作品磨練工夫,先後執導超過40部作品,並成立自己的製片公司,前作《愛在尼德蘭》(Sonny Boy)更曾代表荷蘭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。

幸運的是,近年來女權意識抬頭,美國好萊塢更有「#Metoo」浪潮,引起國際影壇對女性電影的重視,也讓《首席指揮家》的拍攝資金迅速到位。這部由導演彼得斯籌備15年的電影,橫跨歐、美兩地拍攝,打造出紐約1920年代的復古風格,重現古典樂壇百家爭鳴的時代氛圍。導演不僅找來安東尼婭的姪子擔任劇本顧問,更大膽啟用影壇新人克莉斯汀德布恩(Christanne de Bruijn)主演,藉她出色的音樂才華,精準詮釋安東尼婭的指揮功力。電影《首席指揮家》除勇奪荷蘭國際影展最佳演技大獎,更獲荷蘭【NRC】廣播頻道熱血推薦「全片高潮迭起!」。

德布恩為夢想斬情絲
《首席指揮家》勇奪最佳女主角大獎

荷蘭新銳演員克莉斯汀德布恩(Christanne de Bruijn),從小就熱愛音樂與表演,並在家人的支持下,6歲開始學習鋼琴,8歲時更接觸表演課程。德布恩為了兼顧自己對音樂及表演的興趣,決定進入歷史悠久的方提斯藝術學院(Fontys Conservatory)攻讀「音樂劇場」,畢業後便立刻受歐洲知名劇團延攬,演出多齣膾炙人口的音樂劇大受好評,也因此吸引同鄉的女導演瑪利亞彼得斯(Maria Peters)注意,力邀她跨界演出首部電影《首席指揮家》(The Conductor)。

德布恩在片中飾演傳奇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麗可(Antonia Brico),一心想進入由男性主導的音樂圈,面對打壓、歧視卻毫不低頭,更用了加倍努力去證明自己的實力,成績果然讓眾人跌破眼鏡。該片是德布恩首次演出電影,卻完美發揮她的音樂及表演長才,將安東尼婭邁向指揮之路的心路歷程,詮釋得情感深刻且振奮人心。她並藉機反擊長期受男性把持的古典樂壇,痛批性別歧視,讓人為她的勇氣鼓掌叫好。克莉斯汀德布恩在電影《首席指揮家》為夢想斬情絲,人生每每遇到困難,她絕不妥協放棄的堅毅精神,不僅讓觀眾動容,更助她一舉勇奪「荷蘭新銳電影節」最佳女主角大獎。